调节阀口径计算
口径计算原理是什么?
在不同的自控系统中,流量、介质、压力、温度等参数千差万别,而调节阀的流量系数又是在100KPa压差下、介质为常温水时测试的,不能以实际流量与阀的流量系数比较(因为压差、介质等条件的不同),而必须进行C值计算。把各种实际参数带入相应的C值计算公式中,算出C值与阀具有的Cz值比较,从而决定阀的口径,最后还应进行有关的验算,进一步验证所选阀是否能满足工作要求。
调节阀口径计算有哪些步骤?
从工艺提供有关参数数据,到最后阀的口径确定,一般需要以下步骤。
一,确定使用条件。
1,通过的介质名称、性质及主要的物化参数;
2,了解清楚工艺参数;
3,配管情况(阀前后管径,系统阻力计算);
4,被控对象类型、特点;
5,调节性能要求,如对泄漏量、稳定性等要求。
二,初选阀型,并决定流量特性及流向。
三,计算流量的确定。根据现有的生产能力、设备负荷及介质的状况,决定计算的最大工作流量Qmax和最小工作流量Qmin。
四,计算压差的决定。根据系统特点选定s值,然后决定计算压差。
五,Kv值计算。根据已决定的计算流量、计算压差及其他有关参数,求出最大工作流量初步决定调节阀时的Kvmax。
六,初步决定调节阀口径,根据已计算出的Kvmax,在所选用的产品形势系列中,选取大于Kvmax并与其接近的一档Kv值,得出口径。
七,开度验算。
八,实际可调比验算。一般要求实际可调比应大于10。
九,压差校对(仅从开度、可调比上验算还不行,这样可能造成阀关不死、启不动,故增加此项)。
十,上述验算合格,则所选阀口径合格。若不合格,需要重新定口径(及Kv值)或另选其他阀再验算至合格。